两例雹暴过程闪电活动及其与动力微物理过程关系
本文利用京津地区SAFIR3000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全闪资料、地闪定位系统的地闪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北京站探空资料,以及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2007年7月10日发生于同一天气系统中的北京和天津两例雹暴过程,研究雹暴过程中两次闪电活跃阶段的特征。本研究分析了两例相同天气背景和同一天气系统中几乎同时发生的北京和天津地区两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发现两次雹暴过程存在两次闪电活跃阶段,即对应降雹的闪电活跃阶段,以及降雹后发生的第二次闪电活跃阶段。前一个活跃阶段地闪以正极性主导,降雹出现在闪电活动峰值之后。降雹阶段闪电活动持续减弱,降雹结束时间附近,闪电活动达到谷值。随后,闪电活动再次增强,开始进入到第二个活跃阶段,该阶段闪电频次显著强于降雹阶段,且地闪极性以负为主。结合先前的研究,雹暴闪电活动的两个阶段特征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雹暴活动 天气过程 闪电活动 电荷结构
徐爽 郑栋 王咏青 胡鹏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沈阳,110166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3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