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气象站在气象科普教育中运用的创新思考
在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的科普任务,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重点内容.而校园气象站则是进行校园气象科普的优秀平台和重要的载体.通过校园气象站这个平台,学生们不但能够学到基本的气象知识,了解到天气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和技能,而且通过气象社团的活动和综合实践调查,可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引导他们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异常问题的关注,从而培养他们防治自然灾害的科普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气象奥秘,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防灾减灾的实践之中.还能把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成为防灾减灾的生力军.当前,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十分重视校园气象站在气象科普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各地中小学发展校园气象站,推进校园中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科普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的校园气象站蓬勃发展,呈现出喜人的势头.许多学校也在持久地开展校园气象站的观测、气象社团的成员也在积极地进行气象科学的探究,写出了不少有质量的小论文,并且有科技发明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但建立校园气象站的学校毕竟只是少数,对全国大多数学校来说,气象科普教育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时间和范围的局限性.主要是靠有关部门在”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科普宣传日等几个节日的时候集中进行宣传教育,而这种宣传教育的面又不广,只是集中在几所学校;二是宣传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针对每年的主题内容进行科普宣传,形式也比较传统,不适应中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知识的特点;三是教师队伍里普遍存在着对校园气象站和气象科普知识的缺乏,无法正确指导学生参与气象科普实践活动;四是防灾减灾的应急措光靠讲座和图板宣传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需要通过实地演练,而学校又没有这方面的设施与设备.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要提高校园气象站在气象科普教育中的作用,要闯出一条新的路子,突破以往教育中的这个瓶颈.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部门要重视校园气象站在气象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氛围气象站的建设中来;二是制定出课程标准,编写一套适台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气象科普教材,以适应校园气象活动的开展;三是搭建和提供学生参加气象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到气象知识的探究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培养中来.
中小学校 气象科普教育 教学管理 校园气象站
邱良川
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舟山,31626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4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