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传统知识数字化标准化的探索与实践
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医疗保健理论知识和药用资源特色.中国的民族医药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有大量的历史文献、专著,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已形成完备的医药理论体系,如藏、蒙、维、傣族的医药学;第二,具有医药文献或专著,也有丰富的诊疗技术与药物应用经验,但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如壮、苗、彝、土家族等民族医药;第三,有医疗技术和药物实践经验,但无文字史料,有些民族尚无文字,仅以言传口授在本民族世代传承,还有一些民族沿用中(汉)医药的理论,在用药方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如水、布依、白族等.不论何种形式的民族医药,都蕴藏了大量的宝贵原创型医药知识,如何发掘、整理、并运用这些传统知识成为当今民族医药传承与利用的关键.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促使中药与民族药、民族药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特别是中药与民族药之间,呈理论互受影响、药材品种互有交叉、使用互有补充的“交互格局”。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物质基础基本清楚”、“作用机理基本清楚”与安全可控己成为普适的中药研发创新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民族药研究的三原则和三思路。三原则即“药效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基本清楚”、“民族药理论与经验特征基本清楚”:三思路即:,求同解异,探求不同医药体系的互鉴;以药为线,寻找不同医药体系的互融;,品种亲缘,发掘不同医药体系的相近药源。Cemlss系统的研发目标即是为了遵循课题组对民族医药研究基本原则的认知,试图建立强调民族医药理论经验特征的创制技术体系。以基于民族医药的新药发现为目的,正在探索实践由民族药处方发现与评价系统、成分预测与辨识系统、组方优化系统在内的民族药创制平台。
民族医药 数字化建设 现代化进程 标准化管理
李志勇 杨永强 林灵 李彦文 程阳阳 周荣荣 赵建军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太原03002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晋中030619 北京汇仁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112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42-43
2016-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