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机制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效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间断阻断股动脉血流建立骨骼肌缺血预适应模型,24小时后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肌I/R模型.Wister青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适应组(IPC+I/R).观察骨骼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效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电生理学、心肌细胞形态学、细胞凋亡、梗死面积的影响. 结果:各组基础ST段无统计学差异,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ST段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03±0.02mv,0.03±0.02mv),缺血/再灌注组(0.44±0.10mv,0.28±0.10mv),缺血预适应组(0.29±0.04mv,0.13±0.07m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ST段明显抬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ST段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无心肌梗死面积,缺血/再灌注组(28.30±8.05)%、缺血预适应组(19.92±4.73)%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预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结构完整,心肌细胞凋亡少(7.20±1.95)%,缺血/再灌注组(28.30±8.05)%、缺血预适应组(19.92±4.73)%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凋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具有延迟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缺血预适应 延迟保护

武小薇 王月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 浙江省台州医院老年医学科

国内会议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14-118

2016-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