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对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评价抗菌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423例患者中有101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67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细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65.96%),革兰阳性菌32株(34.04%),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本院PTCD术后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8.1%,67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 结论:本院PTCD术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等.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医生减少头孢曲松的使用.本院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抗菌治疗基本合理.

梗阻性黄疸 PTCD术 胆道感染 病原学 抗菌药物 疗效评价

战旗 李悦悦 李艳君 张国庆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药材科,上海200438

国内会议

第五届肿瘤药学大会

北京

中文

305-310

2016-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