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现状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或机械性损伤等因素所致,危害严重.该病的病原微生物复杂多样,链球菌为主要传染性病原之一,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药物残留给本病的治疗带来诸多困难,疫苗是防治本病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迫切需要研制出免疫效果好的疫苗.但由于链球菌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力,且该病病原复杂,因此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制还存在着的挑战。除了传统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近年来,链球菌的保护性抗原陆续被发现,包括CAMP因子,SIP基因,GapC基因等。CAMP因子是无乳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它能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D溶血素活性,研究表明CAMP因子还能与IgG抗体的Fc端结合。MaioneD等(2005)用多菌株基因组分析方法,从编码表面蛋白的基因中筛选出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免疫相关蛋白SIP,并认为该蛋白可作为潜在抗原靶位点。GapC蛋白暴露于菌体表面,具有GAPDH活性,Fontaine等(2002)证明了乳房链球菌GapC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亚单位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控制本病应在充分了解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乳腺组织的防御机制等基础上,综合考虑病原、宿主、药物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并研制免疫效果好的多疫苗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奶牛乳房炎 疫苗 链球菌 基因工程
范芳芳 丁旭娜 厚华艳 吕茂杰 郁宏伟 杨保收
农业部生物兽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8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瑞普生物研究院,天津,300308
国内会议
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2016年联合学术大会)
成都
中文
89-90
201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