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飑线大风形成机制及其预警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n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容易出现在飑线的断裂处和气压梯度大值区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及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都有一定的作用.

大风 飑线过程 形成机制 预警分析

农孟松 翟丽萍 屈梅芳 赖珍权 祁丽燕

广西区气象台,南宁 530022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507-516

2014-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