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气象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温度梯度直减率以及近地层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中低层冷平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能量锋和露点锋以及近地面层弱辐散、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动力耦合结构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强对流风暴的前期以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为主,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北上过程中与湖南西部不断新生的对流回波结合后发展成飑线,飑线维持、发展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低层辐散、速度大值区等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中低层明显的钩状回波结构、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VIL值为靖州强冰雹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则为道县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强对流天气 过程分析 触发机制 预警服务

叶成志 唐明晖 陈红专 田莹

湖南省气象台,长沙 410007 湖南省怀化市气象台,怀化 418000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603-610

2014-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