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3年汛期四川盆地暴雨预报难点初步分析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EC数值模式预报产品、主观降水预报产品及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等对2013年6-8月四川盆地6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预报检验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EC模式对盆地暴雨存在强度偏弱、落区偏西或偏北的预报偏差,低层动力条件预报偏差和对低空急流附近暴雨预报偏小等是导致暴雨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模式动力场的预报偏差可能源于复杂地形的影响:本应在盆地西部绕流的低层偏东风或东北风吹向更偏西的高原地区,导致辐合区偏西;同时由于模式地形阻挡了自西北地区东部南下的冷空气,延迟了冷空气对盆地的影响,导致暴雨落区偏北.在此基础上,归纳预报难点如下:(1)四川盆地地形对暴雨落区和强度的影响机制;(2)暖区内暴雨的触发机制;(3)极端性强降水的预报思路.最后对上述难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预报员应在具体天气形势判断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模式低层动力场的预报,除地形抬升外,低空急流前沿及其左侧的辐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等对暖区内暴雨的触发有重要作用;对某类天气过程的系统性分析总结以及对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等的深刻认识,是做好数值预报订正的前提.

暴雨 天气预报 EC模式 动力场 四川盆地

张芳华 徐珺 符娇兰 陈涛 高辉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14

2014-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