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对天津特大暴雨过程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液水总量和水汽资料、高分辨率的地面自动站资料、FY卫星加密观测的亮温(TBB)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常规地面高空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多个单体更迭并移经同一区域,形成”列车效应”而产生区域性大暴雨.(2)低空急流和边界层急流均是在强降水发生前显著增强,强降水开始后边界层急流却相对较弱,急流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水汽输送,另一方面是造成低层强的暖湿空气的平流,加强大气层结不稳定度,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3)降水的动力机制在低空表现为一系列的γ-中尺度扰动,这些扰动既可在急流传播的方向上诱发,也可由冷空气入侵引起,边界层内的扰动仅与急流中心相对应,生命史短,产生的降水较小.(4)暴雨区伴随着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强烈发展,发展成熟的对流云团冷中心强度达-63℃,云团后部的等值线梯度大,对流旺盛.(5)雷达径向速度图中逆风区和不同高度低空急流、边界层急流的强弱对强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大暴雨过程 中尺度对流系统 低空急流 边界层急流 动力机制 对流云团

徐灵芝 吕江津 许长义

天津滨海新区气象局,天津300456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15-223

2014-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