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原低值系统影响下一次极端强降水天气诊断分析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和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8-11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及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由具有中尺度特征的暖区强降水和相对稳定的锋面降水组成.(2)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层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稳定维持的环流背景下,由活跃的高原低值系统以及异常稳定的副高西侧偏南气流配合低层冷空气作用造成.(3)偏南气流的建立源源不断向盆地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为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高能高湿条件.(4)500hPa高原低槽前的正涡度平流诱发盆地西部低层气旋性涡度增加、低涡生成和发展,致使暖湿气流持续在盆地西部形成辐合上升,为暴雨的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5)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作用强迫气流在盆地西部强烈辐合上升,使得暖湿水汽更加有效率地形成降水,是此次极端强降水天气出现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

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 中尺度对流系统 涡度平流 地形作用 物理机制

杨康权 肖递祥

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32-240

2014-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