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山西中部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文章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8-20日出现在山西中部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低空低涡切变线以及地面回流与河套气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场配置;700hPa西南急流、850hPa偏东南急流和925hPa偏东急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500hPa偏西北急流和850hPa偏东北强气流耦合加强,且高层正涡度输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倾斜垂直结构使得上升运动加强,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暴雪天气的发生.低层和近地层温度变化、零度层高度下降、逆温层增厚以及垂直风切变加大是判断此次降水过程相态变化和降雪强度增强的重要指标.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不仅与系统强弱有关,还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关系.
暴雪天气过程 流场配置 水汽输送 动力学
闫慧 赵桂香
山西省气象台 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3-261
2014-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