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城中村自主改造模式探索
在我国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模式下,村集体及农户无法分享土地开发的增值收益,从而导致政府及开发建设单位与村集体及农户双方极易产生冲突和对抗,导致城中村改造难度大,且容易诱发群体性社会矛盾.汶川县威州镇积极探索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从而构建农户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机制.但这一创新模式却面临着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政策体系的若干限制,因此,建议在政策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鼓励和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的政策改革试点,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制度,充分激励村集体及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基层改革探索,鼓励支持经济相时落后的民族地区开展政策试点;科学评估土地制度变革的政策风险,合理设计风险规避机制。
城中村 集体建设用地 改造工作 风险评估 民族地区
贾晋 陈于林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4-117
2013-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