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探析
本文结合本校高等数学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根据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数学水平和不同专业人才要求,对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就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将少数具有较好基础、较强学习能力及很高学习积极性的学生组成A层,把基础较差且学习明显较慢的学生组成C层,其余大多数学生编入B层,教师依据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同一课程应根据学校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各层次教学的教学大纲要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又要各有区别。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必须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通过设计的学习目标能初步预计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多样化教学、任根据大学数学各教学层次的不同,应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分层次教学的课程考核要反映出各层次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的不同目标,考试形式要多样化,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另外,实行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掌握经典的数学知识和具备常规的数学教学能力面对各层次的学生还要求教师有更强的因材施教能力,必须做好教师的选择和分工,做到教材、教法真正的因材施教。
大学数学 分层次教学 个体差异性 教学质量
胡广平 李小玲 朱凤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南京210044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46-49
2013-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