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湿地对典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进展

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是指在水中通常只以微克级(10^-6μg/L)或更低级水平存在,常规的BOD,COD等有机物监测指标不能对它们实施有效监测的有机污染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人工湿地对POPs、EDCs和PPCPs等典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情况,系统的分析了人工湿地对上述典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人工湿地多样品(水、土壤、植物等)中POPs,EDCs和PPCPs的分析检测方法,并配套相关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人工湿地有机物污染物监测规范。深入分析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类群和空间分布,探讨微生物与去除POPs,EDCs和PPCPs的相关性,分离培养出高效降解菌进行强化处理。研究POPS,EDCs和PPCPs等在各个阶段的迁移转化的途径及其规律,并通过对各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好的去除效果。提出能够用于预测人工湿地去除POPs,EDCs和PPCPs的污染效率的数据模型,并以实验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水体污染 有机污染物 人工湿地 数据模型

莫凌 岳平 吴江平 罗孝俊 麦碧娴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海口57010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2016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92-196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