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kt的表达变化探讨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目的:探讨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Akt、P-Akt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干预效应. 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肺降浊方组(中药组)、盐酸多奈哌齐组(西药组)共4组,采用2-VO法制作VD大鼠模型,在术后30d经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Akt、P-Akt表达的变化,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①行为学变化: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中药组与西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且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k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各组大鼠的Akt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Akt蛋白表达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中药组、西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⑧模型组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中药组与西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温肺降浊方可能是通过诱导P-Akt蛋白的表达,抑制海马细胞过度凋亡,发挥对V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血管性痴呆 温肺降浊方 蛋白表达 细胞凋亡 神经保护 实验药理
胡跃强 赖菁菁 汪庭龙 向军军 吴林 唐农
530023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30023 广西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兰州
中文
12-18
2016-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