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后循环梗死中医体质与CISS病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后循环梗死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从CISS病因分型、梗死部位、病变血管等方面研究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指导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早期、个体化、中西医学结合诊疗. 方法:临床选择207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结合病史、相关检查对患者的中医体质、CISS病因分型做出判定;统计其梗死部位、病变血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207例患者以痰湿、气虚体质多见CISS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居多;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湿热质易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7例患者以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最多;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易导致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常见中段梗死;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中以远段梗死多见,在穿支动脉疾病(PAD)型中以中段梗死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多见;病变血管以椎动脉颅内段最常见;痰湿质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的危险体质,同时也是引起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等病变的危险体质.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中段梗死,CISS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穿支动脉疾病(PAD)型为主;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多见远段梗死,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以中段梗死多见.

急性后循环梗死 中医体质 病因分型 中西医结合

邱朝阳 曹晓岚 李衍滨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兰州

中文

174-180

2016-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