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大鼠不同时间点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目的:建立各时间点均稳定的,易操作性,可复制的VD大鼠模型. 方法:分别采用缺血再灌注(A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组),再灌注配合双侧结扎(C组)三种方法制作VD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和TUNEL法分别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①3组模型大鼠术后死亡率以B组最高,A组最低.行为学变化:②3组模型大鼠术后1周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以B、C两组下降最为严重;4周以后发现A组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C两组比较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B、C两组与假手术组仍有明显差异性(P<0.05),同时B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进行组内比较也无差异性(P>0.05).③细胞凋亡情况:术后1周3组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以C组最为严重.术后4周开始A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改善,与术前1周比较有差异性(P<0.05),而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细胞凋亡情况整体稳定,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A组大鼠随着时间推移脑功能恢复明显,模型结构不稳定,可能不利于长期动态的观察,可考虑用于短期药物与病理研究;B、C两组模型术后结构稳定,因此都可用于VD的长期动态研究.但B组大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组,因此C组模型可能更值得在实验VD大鼠模型中的运用.
血管性痴呆 行为学 海马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胡跃强 汪庭龙 向军军 赖菁菁 吴林 唐农
530023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30023 广西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兰州
中文
210-215
2016-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