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目的:探索福建省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aEVC)的进化变迁规律,了解aEVC的变异株种类、基因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变异株对霍乱流行趋势的影响. 方法:运用单基因片段分析技术,选择1962-2005年代表性01群埃尔托霍乱菌株49株,对ctxB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确定ctxB基因型;同时对毒力因子tcpA和rstR基因分别进行古典型(Cl)和埃尔托型(El)特异的PCR扩增,确定其基因型别.结合ctxB、tcpA、rstR3种基因不同型别的组合形式,确定福建省aEVC菌株的多样性. 结果:1986年前菌株ctxB基因以埃尔托型B3型为主占92%(23/25),而1994年后菌株以古典型B1型为主占95.8%(23/24).根据ctxB、rstR、tcpA3种基因不同型别的组合形式,1986年前菌株88%(22/25)表现为埃尔托型基因特征B3、El、El,1994年后菌株100%(24/24)表现为杂合型(Hybrid)变异株基因特征B1、El和(或)Cl、El. 结论:福建省霍乱菌株存在aEVC进化事件.ctxB、rstR、tcpA基因表现为B1、El和(或)Cl、El的杂合型变异株是福建省aEVC的主要特征型别,此类菌株子1994年后全面取代原来流行的埃尔托霍乱弧菌.不同血清型的aEVC变异株对菌株流行能力的影响不同,稻叶型埃尔托型菌株比杂合型流行时间要长,而小川型杂合型菌株比埃尔托型流行时间要持久.
霍乱 非典型埃尔托霍乱弧菌 流行病学 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陈爱平 杨劲松 徐海滨 王灵岚 严延生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350001;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基地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国内会议
江苏扬州
中文
179-186
2016-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