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均匀沉降理论配合自体细胞生成因子注入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早期疗效观察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再生后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张英泽教授等首次提出不不均匀沉降理论,认为腓骨对胫骨外侧平台的支撑导致疏松退变的胫骨平台内、外侧不均匀沉降,因为内侧承重大,外侧承重少,同时因为腓骨的支撑作用,内侧平台相对沉降更多,这样逐渐导致膝内翻,是引发膝关节力线内移、膝内翻畸形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单纯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该手术针对病因截断腓骨,可解除其对胫骨外侧平台的支撑,使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再平衡,改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减缓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恶性循环,可缓解骨关节炎发展的趋势。而近年来,采取内侧单髁置换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下床快、花费少等优点,有一定优势,而本院采取不均匀沉降理论配合自体细胞生成因子注入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的疗效。不同腓骨截骨部位的优缺点各不相同。腓骨头是外侧副韧带的止点,腓骨颈处是腓总神经绕行的地方易受损伤,腓骨中段的腓动静脉易受损伤,而腓骨下段距踝关节相对较近,减弱了踝关节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腓骨截骨后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对其游离的近端向远端牵拉,使其向远端滑移,其对外侧平台支撑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使胫股关节应力重新分布,外侧承重增加,从而减缓了膝内侧疼痛,于腓骨头6cm截骨疗效较好,其处于粗壮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起点下缘,截骨后保留了其较强的向下牵拉近端的力量。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自体细胞生成因子 不均匀沉降理论 临床疗效

王陆宽 苑井宽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 辽宁 海城114200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275-277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