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骆驼峰景区崩塌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研究
以阿勒泰市骆驼峰景区崩塌灾害为工程背景,采用地质分析法研究其形成机制,利用赤平极射投影与数值计算得出典型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通过理场调查与Rocfall模拟软件分析崩塌落石的运动特征,并提出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在后期持续的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张开甚至贯通,以及强烈的冻融循环作用是形成骆驼峰崩塌的主要原因;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崩塌体在外界扰动因素(降雨/融雪、地震)的作用下稳定系数降低明显,多数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崩塌落石形成后经历抛掷、碰撞、弹跳、滚动等运动状态,弹跳高度最大值为11.3m,总动能最大值为304.6kJ.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主动+被动”相结合的崩塌防治措施,既避免破坏最观,又达到了治理效果.
崩塌 成灾机制 运动特征 灾害防治
吕乔森 董玮玮
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地质工程勘察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14-219,224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