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砾成都黏土的本构模型及其在FLAC3D中的实现
分析掺砾石成都黏土的三轴试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试样表现为应变硬化特性,但偏应力增速较快,且在轴向应变达到较小值时偏应力就达到了稳定值,而体变随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平缓的增加.可见,试样在轴向应变较小时发生轻微的剪胀而减缓体变的增加速率;当达到塑性流动时,试件发生明显的剪缩而继续引起体变的增加.修正剑桥模型描述此类特性有所欠缺.以修正剑桥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过程为基础,将魏汝龙模型写入FLAC3D中来模拟软硬程度不同的土并引入了黏聚力c,考虑了塑性体应变硬化及剪应变引起的体变,模拟结果表明修改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此类土的特性.将试验值对比模拟值,发现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变硬,保水性变差.
成都黏土 应变硬化特性 修正剑桥模型 魏汝龙模型
罗会武 韩磊 刘恩龙 陈生水 傅中志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18-224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