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内障发病机制
白内障在在人医方面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经验比较充足,而在兽医领域,对该病的介绍和认识却相对甚少。本文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或晶状体囊发生任何程度的浑浊,但是很难准确定义浑浊的概念.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首位致盲性眼病,尤其是在亚洲,各种动物均易发生,但是犬有更高的发病率.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或推测了白内障多种因素的共同机制。Vavva等指出,保持晶状体透明度和白内障发生是多因素所致,但有共同的作用机制。他们用傅立叶转换电子显微镜显示混浊结构的空间密度波动增加,故认为所有的晶状体机制和白内障因子可能由影响光散射和光吸收部分的相反产物空间密度波动的对立效应所致。而近期Harding也推测白内障有共同途径,他列出多种诱发白内障的危险因子,可能与蛋白质翻酬多饰有关,这种已经修饰的蛋白质去掉折叠本身就导致晶状体蛋白聚合,最终造成白内障。但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明白内障的共同机制。白内障发生的机制医学界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方向包括:DNA的氧化损伤和修复、晶状体的超微结构、细胞调亡、水通道蛋白等方面。
犬 白内障 发病机制
汪宇 曹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96-200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