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极端天气对襄阳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从降水、气温和光照三方面,总结了近五年(2010-2016)极端天气对襄阳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从理论研究、农业设施、品种选择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为襄阳小麦稳产、高产提供借鉴.降水、气温和光照气象因子并非单一发生作用,应综合考虑。降雨与降温如影随形,2014-2015连续两年的低温高湿天气特别利于小麦条锈病大流行。2015年秋冬季干旱与冻害同时发生,加重冻害发生,造成部分麦苗冻死。根据本区域生产实际,应从理论研究、农业设施、品种选择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防御。加强理论研究,摸清极端天气对小麦生理功能的影响及病虫害发生与成灾的规律和防治机理,完善极端天气下小麦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技术与应急防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以便为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储备。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了塘堰及小型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定期疏通沟渠,防止内涝。减少水库养鱼,有效发挥水库功能,做到雨多可蓄水,旱时可浇灌。

小麦 极端天气 田间管理 农业设施 品种选择

唐清 刘先斌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北襄阳441057

国内会议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90-191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