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沿江地区稻茬小麦氮肥运筹对光合作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是中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其常年小麦种植面积400×104hm2左右,总产量约1600×104t,分别约占全国的14%和18%.其中,安徽南方稻茬小麦面积逐年扩大,据2015年调查统计,小麦面积已超过40×104hm2.为此,本研究拟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科学运筹与管理提供参考.试验于2013-2015年在安徽省合肥市白湖农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试验地进行(N31′13′35″,E117′27′31″).白湖农场属于沿江圩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小麦生产高度集约化,具有长江中下游麦区典型的生态特征,由于圩区稻茬小麦不良的生态环境,该地区常年小麦产量徘徊在6000kg·hm-2左右.研究了氮肥的施用量和氮肥的运筹比例对小麦植株的光合特性、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追施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即小麦植株对追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基肥的利用率。适量增施氮肥和合理的氮肥比例能显著提高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使小麦保持较高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促进小麦后期籽粒灌浆和产量的提高。

稻茬小麦 氮肥运筹 光合作用 氮肥利用率

杜世州 严文学 袁立伦 乔玉强 张向前 陈欢 李玮 赵竹 曹承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白湖农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庐江231508

国内会议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284-284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