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轮相变白层的微观组织分析
本文对运行70多万公里的动车组ER8C车轮的表面白层组织进行观察,并主要对相变白层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和分析.光镜下车轮白层大多呈不连续分布的薄层,踏面局部存在沿车轮周向的连续白层.在扫描电镜下,车轮踏面白层由包含板条马氏体、下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相变组织和未发生相变的塑性变形组织构成,硬度最高可达781HV0.01;车轮轮缘白层主要由摩擦学白层、动态再结晶得到的铁素体超细晶以及具有超细原奥氏体晶粒的相变马氏体/贝氏体三种类型的组织组成,三者均具有纳米量级的超细组织,其中相变白层的最高硬度可达957HV0.01.观察到的三种轮缘白层组织类型对应白层形成的三种机制:力作用为主的机制,热与力综合作用机制,热作用为主的机制.由于温升和塑性变形的深度有限,由轮轨接触面的表层到心部呈现相应的组织变化:越接近运行表面塑性变形程度越剧烈,瞬时高温奥氏体转变程度越高,未溶碳化物越少.分析认为相变白层具有比通常淬火组织更高的硬度原因在于组织内存在高密度的位错和细晶强化作用.
动车组 高速车轮 相变白层 微观组织 纳米晶结构
杨姗洁 任瑞铭 赵秀娟 陈春焕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8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162-169
2016-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