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致肝损伤物质基础初步分析及作用机制初步探索
目的:筛选潜在的何首乌中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并探讨其初步损伤的机制. 方法:采用4种人源肝细胞系(L-02、HepG2、HepaRG、hiHeps),建立CCK-8体外毒性高通量筛选方法,对何首乌的总醇提物及其分部位进行系统筛选,确定目标毒性分部位;基于建立的方法,筛选何首乌代表性的单体化合物16种成分,确定潜在毒性成分;进一步考察毒性分部位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反推出目标毒性成分.最后通过高内涵的方法,对目标毒性成分进行在亚器官水平(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内质网应激、中性脂代谢紊乱以及钙流稳态)进行初步的机制探索. 结果:毒性部位的筛选,发现何首乌中最可能的毒性部位为Fr.4、Fr.5、Fr.6和Fr.7;毒性成分的筛选,发现何首乌中最可能的毒性成分为没食子酸、白藜芦醇、大黄素以及大黄酸.含量测定发现没食子酸在可能的毒性部位中含量最高,在何首乌的总醇提物中含量也是四个毒性成分中最高的一个,基本确定没食子酸为何首乌潜在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高内涵分析表明,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中性脂以及钙流等指标变化不大,而没食子酸对内质网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提示没食子酸是通过引起内质网应激达到影响肝细胞内稳态,进而引起损伤. 结论:何首乌致肝损伤的物质基础为没食子酸,作用机制初步判断为引起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
何首乌 药物性肝损伤 实验药理 毒性成分
吴宇 耿兴超 汪巨峰 汤姚 路艳丽 淡墨 李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76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7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100050
国内会议
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
天津
中文
12-23
2016-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