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药非临床幼龄动物发育毒性研究指标的设定及关注点

近年来,对于儿科用药潜在毒性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意识到儿童是一类独特的目标人群,不能根据成人用药情况来“以此类推”地判断儿童毒性。一些药物在儿童身上会呈现与成人不同的毒性表现。因此,全面而深入地开展非临床阶段/L科用药发育毒性研究就愈显重要。儿科用药幼龄动物非临床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是比较关注的问题。首先,一般指标包括生长发育、摄食量、血液与血清生化、大体观察和镜下观察等;其次,根据药物具体特性,以及前期研究中注意到的特定器官毒性风险,考虑对特定靶器官或系统进行观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生殖功能、性发育标志、免疫功能和泌尿、呼吸、心血管、胃肠道或骨骼系统等。再者,鉴于中药的特殊性,在观察指标的选择上,针对目标适应证和中药处方组成及特性进行设计,主要考虑有:①指标要全面:许多中药既无成年动物非临床安全性数据,又无规范的临床人群研究资料,此时开展幼龄动物中药安评时,要设立较为全面的指标。②加强激素水平检测:许多中药具有激素样活性成分,临床服用可能导致成人生殖与发育的异常。这类中药,可重点检测激素水平的变化。③重点采用临床提示的相关指标:很多中药有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毒性数据。对开展幼龄动物发育毒性研究极具参考价值。④及时清除给药动物的中药异味:中药时常带有强烈的药物异味,在开展离乳前动物给药时,为了避免母鼠因异味而拒绝哺乳的可能,在给药时应采取措施,尽量清除幼龄动物身上中药的残留气味。⑤鼓励开展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较多的是复方用药,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甚明确,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不清,开展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难度较大。为更好地开展安全性评价,应选用有毒成分或含量较高的指示成分进行检测,开展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可更好地解释安评中出现的毒性反应。

儿科药品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毒代动力学 合理用药

周莉 孙祖越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学研究室,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检测中心,上海,200032

国内会议

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

天津

中文

40-40

2016-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