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合反应机理的I-129迁移特性探讨
作为长半衰期核素(1.57×107a),I-129是放射性废物长期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核素.I-129主要来自于乏燃料后处理,基于其在废物中的活度浓度和极长半衰期,主要在中等深度处置和深地质处置安全评价中重点关注.与其他关键核素相比,I-129在地质环境中更易迁移,而更早从处置工程屏障和地质屏障中释放迁移到环境中,对人类形成潜在风险.如何更有效阻滞I-129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是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络合反应通过在中心原子与多个分子或离子之间形成配位键,可以改变中心原子的迁移特性。本文通过调研I-129可能的络合反应,分析不同络合配位体对I-129迁移特性的影响,针对我国特定处置设施的地质环境,从I-129迁移机理角度,研究I-129迁移特性与不同配位键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对I-129迁移特性具有显著阻滞作用的配位分子或离子,并对含I-129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设计中设置可提供相应分子或离子的工程屏障材料,以及需要开展的试验验证与研究提出建议。
放射性废物 碘-129核素 迁移特性 络合反应
魏方欣 徐春艳 刘新华 刘志辉 李小龙 何玮 祝兆文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58-58
2017-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