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代早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
凌源-宁城地区位于燕辽沉降带东部,在中新元古界时期沉降缓慢、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巨大,且变质作用较小,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油气勘探价值.然而,该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被大面积中生代地层覆盖,地表出露较少,在中晚三叠世之后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由缓慢的沉降过程转变为强烈的东西向构造变形带-造山带.强烈的构造变形对早期地层破坏严重,给原型盆地的恢复造成极大困难.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内地层、构造等资料,结合野外基础地质调查,试着讨论该区中新元古代早期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其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研究表明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代早期水体深度由深变浅,沉积范围由小变大,沉积相类型由常州沟组(chc)时期的半深海-浅海相转变为团山子组(cht)的滨浅海相,高于庄组(chg)时期逐步转变为陆表海环境。
区域构造 地质演化 变形特征 岩浆活动
孙求实 郜晓勇 宗文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110034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33-135
201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