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活性炭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作为一种净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虽然活性炭巨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构造可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但是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了场所.颗粒活性炭表面滋生大量微生物,并在水流剪切力作用下脱落进入水中,使得活性炭滤池出水中的细菌总数普遍高于砂滤池出水,甚至有时会高达数万CFU/mL.因此,生物活性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1,2”.本研究通过实验室臭氧-活性炭小试装置,运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研究活性炭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装置运行一个月后,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微生物中优势菌种是α-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占所有微生物的80%:其次是γ-变形菌纲,占10%左右。运行至三个月后,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微生物种类增多,其中优势菌种仍是α-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但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所占比例在60-80%左右;其次是鞘脂杆菌纲、δ-变形菌纲、酸杆菌纲,分别占3-10%左右;γ-变形菌纲、硝化螺旋菌纲分别占1-3%。随着活性炭层深度的增加,微生物种类有所减少。运行至五个月后,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微生物种类进一步增加,其优势菌种含量与三个月时变化不大,其中β-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的比例有所减少,δ-变形菌纲、鞘脂杆菌纲和酸杆菌纲的比例有所增加。

净水处理 活性炭 表面微生物 群落结构

李伟英 许晨 刘瑶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68-168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