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聚磷后置曝气时间优化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严峻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日益严格的污水氮磷排放标准,因而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各种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也因此应运而生.我国南方地区低C/N比的生活污水更是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碳源需求少、能量消耗低和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工艺.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DPAO)的发现使得新型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的开发使用成为现实.其中A2N-SBR工艺可以解决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碳源不足、泥龄矛盾和氮磷处理效率难以同步提高等问题.A2N-IC工艺中后置曝气单元的引入可以恢复反硝化聚磷污泥的活性,对工艺整体的脱氮处理作用具有保障和把关的作用,当水质较差时,适当延长后置曝气时间可以稳定出水水质.然而由于反硝化聚磷菌适应于厌氧/缺氧环境,因而后置曝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污泥中聚磷菌的丰度会有影响。 本文主要以后置曝气单元为研究对象,从优化A2N-SBR系统处理效果的角度出发,将后置曝气时间分别调整为0min、10min、20min、30min、1h、2h,稳定运行>3SRT,考察后置曝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污泥PAO和GAO的丰度以及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影响,实现其最佳去除效果,为该技术应用推广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后置曝气时间的延长,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越好,其中后置曝气时间为2h时出水磷浓度接近于0,然而此组反硝化聚磷污泥厌氧段释磷速率和缺氧段吸磷速率最低。②后置曝气能够进一步实现吸磷,时间较长时会导致菌群结构的改变。随着曝气时间增加,GAO占有的比例增高,以至于影响反硝化吸磷效果。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后置曝气为10min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较好,且GAO比例较低,除磷率达94.5%。
污水处理 反硝化聚磷菌 后置曝气时间
彭永红 吕锡武 史静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210096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73-173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