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核壳结构铁纳米线降解阿特拉津及其三嗪环开环机理研究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药的生产量、使用量均居世界前列,农药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其中阿特拉津(Atrizine,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作为抑制农田杂草生长的一种三嗪类的除草剂,喷洒后大部分直接进入土壤,通过淋溶作用,进入深层土壤或地下水,或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成为环境污染物.我国黄淮海流域内阿特拉津的浓度远远超过了地表水检出限标准,最高达到75μg/L.三嗪类除草剂长期暴露会对动物的生殖与繁衍及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对于阿特拉津的去除技术主要有微生物修复技术,吸附,高级氧化技术以及铁活化分子氧技术。对于传统的高级氧化技术,通常容易形成具有高度对称性的三聚氰酸,很难继续利用氧化技术将其降解。而本研究试图通过向零价铁活化分子氧体系中引入镍离子,促进体系产氢,改变阿特拉津传统上羟基的降解路径,从丽达到使阿特拉津开环降解的目的。本研究首先对比了Fe@Fe2O3,Ni(Ⅱ)/air以及Fe@Fe2O3/air体系降解阿特拉律的速率,发现前者是后者的11.97倍。利用LC-MS/MS以及GC-MS监测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的变化情况,揭示了两个体系降解阿特拉津的不同路径。

水体污染 阿特拉津 三嗪环 铁纳米线 核壳结构 降解机制

申文娟 艾智慧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武汉430079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南京

中文

218-218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