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类芬顿体系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增效机制研究
本文从活性组分的高分散性和铁的配合物两个角度出发,通过Al对介孔材料SBA-15进行修饰,获得良好Al2O3纳米层,继续负载双金属组分Fe和Cu之后,活性组分继续保持高度分散的纳米层,因此在切片TEM上没有观察到大颗粒纳米粒子的存在,在XRD上也没有相应的峰出现,而SEM-EDS的观察和XPS谱图证实了金属元素的存在和高度分散。通过催化剂对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和阴离子染料酸性红73的类芬顿降解实验可知,在中性条件下,催化剂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染料都有着良好的降解去除,显示出催化剂极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催化剂对于这两种染料的吸附具有较大的差异,zeta电位测试表明这是由二者的结构差异以及两者与催化剂之间的静电引力差别所造成。
铁基类芬顿体系 制备工艺 有机废水 降解机制 催化活性
文岳中 马建青 杨群峰 周浩 刘维屏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58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南京
中文
220-220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