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胺类新兴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来源解析和去除机理
本课题组首次将极性快速分析法(Polarity Rapid Assessment Method,PRAM)用于饮用水中的亚硝胺前体物的解析研究。该方法使用SCX和C18相同固相萃取小柱,将有机物分别分为带正电和不带正电组分,非极性和极性组分。研究发现,我国某水源水中虽然带正电有机物只占1%,但是却贡献了60%以上的亚硝胺前体物:同时非极性有机物只占30%,也贡献了60%以上的亚硝胺前体物。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亚硝胺前体物同时具有正电性和非极性的基本结构特点。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该水源水中带正电有机物是最为重要的亚硝胺前体物来源,不仅总量大,而且单位质量的的亚硝胺前体物贡献强度达到2000ngNDMAFP/mgDOC和1000ngNDEAFP/mgDOC,是平均水平的50倍左右。利用极性快速分析法,还对混凝沉淀、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等主要单元工艺去除有机物和亚硝胺前体物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亚硝胺前体物的结构特点,首次确定了亚硝胺前体物的去除机理。
饮用水 亚硝胺前体物 来源分析 去除机理
陈超 张晓健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南京
中文
278-279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