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浙江雁荡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暗色包体中长石环带的证据

浙江雁荡山是中国东南部燕山晚期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的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斑晶和基质斜长石进行了详细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作用过程.斑晶斜长石由熔蚀的核部和表面干净的幔部组成,边部包裹有钾长石膜.核部斜长石呈浑圆状或港湾状,内部发育筛状结构,An成分显著低于幔部斜长石,代表来自酸性岩浆房中早期结晶的斜长石捕掳晶.同时,幔部斜长石与自形、表面干净的基质斜长石具有类似的An含量,且两者均含有针状磷灰石的包裹体,应结晶自与暗色微粒包体相应的基性岩浆.长石的复杂结构记录了雁荡山火山-侵入杂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演化过程.岩浆混合之后的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岩浆房的压力突然减小,温压条件达到钾长石结晶的区域,在石英正长斑岩的斑晶斜长石和暗色包体中的斑晶与基质斜长石外均形成钾长石膜,构成反环斑结构.

火山岩 侵入杂岩 岩浆混合作用 暗色微粒包体 斜长石环带

颜丽丽 贺振宇 刘磊 赵志丹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66-473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