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曲色组冷泉碳酸盐岩及其地质意义
羌塘盆地南部双湖地区曲色组地层发育大量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多呈丘状、椭球状、透镜状、似层状、脉状、树枝状产出.其物质组分主要为泥微晶碳酸盐矿物,少量粘土矿物、石英及草莓状、半自形黄铁矿等.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在5.0μm左右,内部可见葵花状构造.发育凝块状、气孔状和渗漏孔等特殊构造.产双壳类、菊石类、蠕虫状或树枝状生物及超微生物化石,生物密度极高.碳同位素明显负偏,硫同位素则明显正偏,其特征与现代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渗漏、释放所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机理一致,因而推测为古代海底天然气渗漏喷发形成.大量海底天然气泉口的存在,可能表明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喷发存在极大关联.
碳酸盐岩 地质特征 同位素 大洋缺氧事件
夏国清 伊海生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与勘探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68-75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