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砷(Ⅴ)稳定化作用的影响
探讨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外源水溶性砷(Ⅴ)进入土壤体系后,各种形态砷随培养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较为一致.培养180天之后,水溶态和交换态砷在微孔扩散等作用下随培养时间分别下降至2.4%~4.7%和2.8%~3.2%.碳酸盐态砷主要受控于pH以及相应的表面沉淀作用.有机态砷存在再分配现象,最高值达48.8%~50.1%,有机态砷下降的同时,伴随氧化物态和残渣态砷的上升.越趋向氧化环境会使得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程度越高,反之,越趋向还原环境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程度越低.各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过程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缺氧和过渡条件下表现为3阶段特征,而好氧条件下表现为4阶段特征.
土壤 地球化学 砷元素 稳定化作用 氧化还原条件
荆继红 黄冠星 陈宗宇 孙继朝 刘凡 张英 王金翠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省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6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70-376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