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下蜀黄土的一些研究进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较低的纬度地区,受湿暖的夏季风影响大,气候变化复杂,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如何有效的提取下蜀黄土中的古气候信息称为下蜀黄土研究的重点。由于北方黄土与下蜀黄土在某些方面具有的一致性,可以将北方黄土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磁化率、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粒度特征分析等方法运用到下蜀黄土中。如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参数的变化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7-8次大的气候旋回变迁,此结果与邻区风尘堆积及北方黄土高原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长江下游河谷中下蜀黄土化学变化指数(CIA)显示出的中、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同深海沉积同位素结果相一致。另一方面,由于下蜀土与北方黄土所经历的气候条件的差异,利用新的方法来解译其中的古气候信息或许更加有效。李福春等在对南京老虎山剖面进行研究的时候,尝试对黄土-古土壤进行粒度分级,分析不同粒度级别的黄土-古土壤对全岩磁化率及Rb/Sr比值的贡献率,从而更有效地重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序列。下蜀黄土记录的气候信息对于揭示区域性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利用下蜀黄土恢复古气候的时候,一方面将西北黄土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下蜀黄土中,同时应注意由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引起的差异。另一方面要积极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来提取下蜀黄土中所记录的古气候信息。
蜀黄土 磁化率分析 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 粒度特征
孟宝航 郑坤 银雪琴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3-35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