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扫声呐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通过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域开展侧扫声呐测量工作,获取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区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分布变化规律,结论如下:琼州海峡地形大致以海峡中部最窄处盈滨半岛新港为界,以西海峡横断面呈现单峡谷“盘”型、“V”型,以东海峡横断面呈现双峡谷的“W”地形。根据地貌形态、水动力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将本区地貌单元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种地貌单元。Ⅰ级地貌单元仅有一种峡谷地貌类型。Ⅱ级地貌单元有水下岸坡、谷坡和谷底。Ⅲ级地貌单元有洼地、海丘、浅滩、陡坎和沙波。工区内涉及地质灾害类型有软土地层、海底活动沙坡地质灾害、水下岸坡地质灾害及海底活动构造地质灾害。软土层主要分布于海峡水下岸坡,由水下岸坡向谷坡方向逐渐变薄以至消失尖灭,部分地区谷坡上部亦有分布。软土层在南部岸坡中部(玄武岩区)缺失。利用侧扫声呐测量可从地形地貌角度探测海底地貌及地质灾害,但仅得出疑似火山地貌、断层地貌,充分判定仍需后续地震观测、海域钻探等多种手段进行验证。
跨海通道工程 侧扫声呐系统 地形结构 地貌特征
卢胜周 彭华 马秀敏 李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89-90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