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离散数值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塔里木盆地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一个在大型古隆起上经过多期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储集体以缝洞为主,非均质性极强,储集体在三维空间发育极其复杂,缝洞发育的规模及形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油藏埋藏超深达5300-7300m,是国内外已开发的埋藏最深的油气藏,由于多期构造、多期岩溶、多期成藏的特点导致油水关系复杂,受缝洞体发育程度以及油气充注的控制,油藏具有储量丰度差异大,产能差异大、含水上升类型多样、递减大的特征.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裂缝将溶洞连通,致使流体在缝洞系统内的流动规律十分复杂,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而流体又主要储存在溶洞中.用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数值试井软件对塔河油田T762井压力恢复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结果。通过离散数值试井解释与常规试井解释结果对比,用离散介质试井模型解释得到的地质参数比较合理,反应了缝洞型油藏特有的大溶洞特征,其解释结果也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T762井钻至5523.96~5525.61m放空, 钻至5533.55m井涌。8月16~25日进行钻杆测试,用7mm油嘴,油压6.8MPa,日产原油160m3。因钻杆测试获工业油气流,所以在井深5533.55m提前终孔。钻井过程显示井底存在溶洞。T762井2001年8月19日投产至今,累产生产原油6.5万吨,产水5.3万吨,表明地下溶洞较为发育。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离散数值 试井解释
龙武 万小勇 李冬梅
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56-157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