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十屋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及与油气有效关系分析

十屋油田位于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孔庆莹等,2010),南部为挤压背斜,中部为鼻状构造为主的复杂断块,北部为斜坡区(唐黎明,2002).主力油层分布于营城组和沙河子组,营城组发育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等沉积相类型,但主要以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储层以低孔特低渗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0%,渗透率平均1×10-3μm2.通过系统描述岩心裂缝43口井,长度894.43m,发现十屋油田裂缝非常发育,裂缝对改善储层的连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认识油气的运聚,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对指导十屋油田下一步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屋油田裂缝较发育。其密度不大,但规模(长度、宽度)较大,是砂岩裂缝较发育的地区。砂岩中主要发育大~中型高角度缝和直立缝,大部分有充填,微裂缝不发育。泥岩中主要发育营末期的中型~细小~微裂缝,方解石全充填,为无效缝。裂缝中纵向上以沙河子组最发育,其次营二段;裂缝以充填缝和半充填缝为主,未充填缝虽有近30%,但很大部分是未充填任何固体矿物和流体的闭合裂缝。裂缝的充填物主要以方解石为主,泥质和炭质次之,沥青质最少,仅占2%;裂缝以剪性缝和扭张缝为主,张性缝和张扭性缝发育次之。裂缝类型较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裂缝可划分为不同的裂缝类型。裂缝发育受岩性的控制。其中,中砂岩裂缝最发育,其次是粗~砾岩和细砂岩;而泥岩中主要发育早期(营末期)构造缝、成岩缝,以中~细小型裂缝和微裂缝为主,但绝大部分都被方解石充填,后期构造运动主要以塑性变形为主。对主要裂缝进行分析得出,近南北向裂缝基本上为半充填裂缝,有效性较好。

油田裂缝 发育特征 成藏规律 有效性

杨祥禄 李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2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189-190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