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下寒武统页岩裂缝成因类型及其应力控制机制
渝东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外缘,是上扬子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变形强烈,褶皱、断裂发育,受燕山期北西—南东向强烈挤压应力影响,现今呈现北北东向山脉与小型山间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渝东南地区广泛发育下古生界海相页岩,主要包括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有发育广、厚度大、埋深浅、有机质丰度高、裂缝发育等特点,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的两套重点层位(张金川,2008;邹才能,2010).在重庆涪陵、彭水及黔江等地的勘探突破,充分证明了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勘探潜力;而相比较而言,下寒武统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均较低,现有的几口参数井显示含气性不理想,页岩气赋存状况相对复杂,生烃条件、储集空间特征、保存条件以及成藏富集规律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黄文明,2011).本文以对于页岩气赋存及开发都具有关键作用的裂缝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类型和应力控制机制进行讨论,期望能为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一些参考.研究表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从地质成因上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及异常高压裂缝三大类;三期主要的构造运动对应形成了三期构造裂缝,其中最强烈的南东-北西向的燕山期构造应力形成的近东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应力场对于天然裂缝的发育的控制作用具有“最大主应力方向控制了裂缝的延伸方向,差应力控制裂缝发育程度”的特点。
页岩 裂缝成因 应力控制 寒武纪
焦伟伟 岳锋 程礼军
国土资源部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重庆市页岩气资源与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页岩气研究中心,重庆,40004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29-230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