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北缘马元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
近年来,扬子地台北缘铅锌找矿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如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带、湖北竹溪朝阳铅锌矿成矿带和兴山白鸡河铅锌矿带.马元铅锌矿床资源前景巨大,备受关注.目前已经进入开采阶段,但研究资料还十分有限.前人主要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侯满堂等,2007;王晓虎等,2008;李厚民等,2007),认识到有机物质对成矿具有很大的贡献(侯满堂,2009;刘淑文等,2012),对矿床成因存在MVT型(王晓虎等,2008;李厚民等,2007)和类MVT型(侯满堂等,2007)等不同的认识,对成矿流体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马元矿床属MVT 型铅锌矿床。成矿过程大致如下:扬子北缘震旦纪盆地沉积岩成岩后的地下卤水,在循环过程中下渗到深部基底岩系,并不断被加热(可能存在异常的地热梯度),在其流经过程中不断萃取基底岩石中的Pb、Zn等成矿元素,形成了富含Pb、Zn的成矿流体。加里东期,南、北大陆开始俯冲会聚,扬子板块北缘前沿不均匀隆升,在碑坝古陆隆升过程中,导致其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构造角砾岩的形成。同时,盆地升温,寒武系烃源岩热成熟形成油气;盆地流体在构造应力和重力势驱动下由盆地深部向边缘流动,盆地中的油气也运移到矿区角砾岩带中,其围岩的致密性使其能够得以保存并形成古油气藏,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由于高温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形成富含CH4和H2S的有机还原性流体,并不断溶蚀围岩形成孔洞。随后,当富含Pb、Zn等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流至富含有机还原性流体的矿区角砾岩带时,两种流体混合,Pb、Zn等遇到H2S而沉淀,并伴生热液白云石等。
铅锌矿 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高永宝 李侃 钱兵 李文渊 张江伟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09-310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