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黑尖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从20 世纪50 年代至今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金属矿床,成为重要的找矿区域.黑尖山铜矿床位于觉罗塔格带的东部,是2001 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六分队在从事”新疆东天山彩霞山-金滩一带靶区优选及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时发现的,矿区中心位置位于鄯善县城东南方向约160Km.本文主要通过对黑尖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成矿条件,为铜矿床的找矿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矿床具有的以下4 个特征: ①黑尖山铜矿形成于岛弧浅海环境。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并产在凝灰岩、角粒凝灰岩中,与围岩产状大多一致,个别地段不协调。③矿体围岩的上覆层位为杏仁状玄武岩,部分玄武岩钠化明显,属细碧岩,并且杏仁石中含孔雀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④矿石呈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可以判断黑尖山铜矿床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矿床。并且将成矿期划分为三期,即原生期、热液期、表生期(李强,2010)。热液期划分为磁铁矿-赤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表生期主要是在地表及浅地表,氧化淋滤作用使部分早期形成的矿物发生氧化形成次生矿物。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发生褐铁矿化,黄铜矿发生铜蓝化、孔雀石。
铜矿 地质构造 矿床成因 找矿方向
刘雷 樊双虎 陈淑娥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43-344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