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兴安岭中段铀成矿条件分析

大兴安岭中段指内蒙古北东部乌兰浩特市—扎兰屯市地区,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该区属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发现了较多的放射性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但受制于自然地理因素,铀矿勘查程度低.近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及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本区开展了多个铀矿地质调查项目,本文从研究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和铀矿化特征入手,根据热液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结合我国及境外邻区已发现典型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规律,讨论了研究区成矿条件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部署提供依据.研究区火山作用后期形成的次火山岩体受火山构造和线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岩性有流纹斑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粗面英安斑岩等。区内发育众多铀矿(化)点,多产于隆起区边部靠近盆地一侧的位置,大部分与次火山岩体关系密切,次火山岩型铀矿为本区重要的找矿类型。部分铀矿(化)点分布于岩体与火山岩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控制明显,此种热液型铀矿亦为本区主要找矿类型。研究区铀矿化主要受深大断裂带—火山构造交汇部位控制,次火山岩型、与接触带有关的热液型铀矿化是研究区主要找矿类型。区内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应继续以火山盆地为成矿基本单元,加强对盆地特征、成因机制、基底、构造、火山活动等铀成矿条件的研究,针对典型铀成矿有利盆地重点解剖,提高勘查程度,逐步评价研究区铀资源潜力。

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潜力评价

席海银 范月野 陈德兵 张杨

核工业二四○研究所,沈阳 110032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01-402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