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贵州白马洞铀矿成矿特征

白马洞矿床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炭硅泥型铀矿床之一,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了现代化的大规模开采.唐朝(620年)在此地就有了开采朱砂的历史,五代时期(927年)进一步发展;明清两代,白马洞朱砂开采规模迸一步扩大.目前已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铀矿开采基地.因多年的开采,该矿体基本已枯竭.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要求,如何合理的加强对老矿区的二次开发和综合利用,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老矿区进行了细致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力图发现其成矿规律,对矿区深处及外围的新矿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黄凯平等,2011).研究表明,白马洞断裂应该属于板内“隔档”式构造背景下,在近SE-NW向应力作用下形成薄皮构造和所形成的剥离滑脱构造,同时在褶皱向斜转折端处发生滑脱-破碎-位移并伴随有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形成。白马洞清虚洞组、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灯影组硅化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析,硒富集和铀矿化的矿源层不仅来源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还可能有更深部的矿源存在,认为硒富集区是铀矿找矿远景区域(倪师军等,2012)。白马洞热液型铀矿床是深源热液与构造叠合的产物,通过本次研究,初步认为铀多金属矿化可以分为沉积预富集期、热液汇集期、隐爆成矿期、热液叠加成矿期、表生氧化期等5期。据此认为,本区真正的控矿因素为:区域断层、区域黑色页岩层、矿区碳酸盐岩层、黑色蚀变、热液隐爆角砾岩。

铀矿 成矿规律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许红英 赵一琛 张成江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05-406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