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碧口地块北缘,带内先后发现了联合村、新关、关牛湾、阳山、塘坝等多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其中阳山金矿是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本文主要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识,以阳山金矿床为例,系统阐述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而总结成矿规律,希望能对该区下一步矿产勘查有所启示.详细观察研究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种类较多,有自然金、银金矿、毒砂、黄铁矿、辉锑矿,其次有砷黄铁矿、钛铁矿、钒钛磁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硫锑铅矿、钦锰矿、硬锰矿、褐铁矿等,偶见黄铜矿或铜兰。矿石类型不同,矿化叠加程度不同,其矿物组合有明显差异。金属矿物中以黄铁矿分布最为广泛,在各类型矿石中均可见及,但在氧化带矿石中黄铁矿多转变为褐铁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多呈它形立方体状或是五角十二面体状,粒度较小。而毒砂的含量仅次于黄铁矿,多呈放射状,针状集合体产出于石英脉两侧或是蚀变千枚岩和花岗斑岩脉中,其次为蚀变碎裂岩型矿石,但在石英脉型矿石基本不见。矿石中毒砂的含量可局部高于黄铁矿,并常包裹黄铁矿产出,表明形成时间要晚于黄铁矿。辉锑矿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且与自然金共生。主要见石英-辉锑矿脉型矿石中,其次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矿石,而在蚀变千枚岩型、蚀变花岗斑岩脉型等矿石中基本不见,除非有后期石英细脉穿插。区域上,自东向西,第一期矿化强度逐渐减弱,而第二期矿化强度逐渐增强。两期矿化作用发育程度直接决定了矿化类型组合、矿体的产出特征和成矿作用标志特征。局域上,各矿田(区)具体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期、类型矿化的具体特点。包括矿化蚀变、矿物组合、元素分带等都在总体相似情况下,各具特色。

金矿带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袁士松 杨贵才 吴春俊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24-425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