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皖南中基性脉岩钨钼矿化形成机制分析

近年来,在安徽省南部的祁门县东源地区发现了大型斑岩型钨(钼)矿床,实现了皖南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在东源岩体外接触带,发现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就是赋存于中基性脉岩中的钨钼矿,而且此后在皖南其它矿区也发现了类似的矿化类型.本文重点以东源矿区外围为例,对该类矿化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皖南地区中基性脉岩中的白钨矿化的形成机制是在中晚元古界基底地层沉积之后,辉绿岩、闪长岩、煌斑岩等中基性脉岩率先侵入到地层中,在燕山晚期,中酸性的花岗闪长斑岩侵入过程中,成矿作用为表现为岩浆作用晚期的高一中温热液作用,早期形成的辉绿岩被改造、蚀变成为赋矿的岩石,含有成矿物质的热液随着石英细脉等贯入到辉绿岩中,并富集成矿。而矿床成因类型应属层控类改造亚类细脉浸染型。

钨钼矿 地质特征 矿化类型 形成机制

傅建真 陈明 王金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安徽黄山,245000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70-471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