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大山中部铀找矿前景分析
北大山中部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60 年代初,核工业系统先后在区内发现了一批铀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带,并取得了找矿和地质认识方面的众多重要成果,然而前人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拟通过工作区成矿条件分析,预测了找矿远景区,为区内铀矿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依据.新井地区古元古界中—浅变质片岩和阿尔斯兰—半截井上石炭系和二叠系火山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作为铀源层和储矿层对各种类型铀矿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呈多期次产出,火山岩为多旋回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新井铀矿床和碱井铀矿点赋存于石炭、二叠纪酸性花岗岩或与蚀变片岩接触带上,阿尔斯兰—半截井石炭、二叠纪酸性流纹岩对火山热液型铀成矿有利。多期次的断裂活动,产生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可能出现多期次对铀的叠加富集成矿,对岩浆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铀成矿有利。后期热液蚀变改造类型多样,有赤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硅化、钠长石化、绿帘石化和钾化等,蚀变较强部位铀矿(化)显示较好,热液蚀变与区内铀—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
铀矿床 找矿前景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郭长林 耿海军 杨昆 荣骁 陈静 刘卫国
核工业二○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474-475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